这首歌有很多人都唱火了 如今还有很多人一唱起它,就热泪盈眶
发起“你好中国·问答70年”活动。
首席提问官胡歌提出了第一个问题,
邀请知友们参与讨论:
“新中国成立70年来,
有没有一首歌,
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?”
近15000个评论中
有人提名《我和我的祖国》
《送别 长亭外》
《追梦赤子心》
等等
然而,点赞数最多的评论
便是《我的祖国》
13,468 人赞同了该回答
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难忘的记忆,
封存在内心深处。
只待一个密码,顷刻激活。
对于中国人来说,
《我的祖国》这首歌,
就是一个激活集体记忆的“密码”。
“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……”
当熟悉的旋律响起,
人们会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,
眼眸清亮,脊梁笔直。
歌词背后的故事
《我的祖国》这首歌,
跟电影《上甘岭》紧密相关。
《上甘岭》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,还原了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之残酷与壮烈。在激烈的战斗间歇,狭窄的地下坑道内,志愿军卫生员唱起了《我的祖国》这首歌,鏖战多日、伤痕累累的志愿军战士们,在歌声中昂起头来。歌还没唱完,美军的炮火就停了,志愿军们齐刷刷站了起来——又要冲锋了。
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乔羽,曲作者刘炽,首唱者是郭兰英。
1956年,电影《上甘岭》的摄制接近尾声。他问导演沙蒙:“对歌词有什么要求?”沙蒙说:“只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,而歌却能流传下来。”乔羽陷入了沉思。
这是他写过的一千多首歌中最犯难、压力最大的一首。苦“憋”十几天后,他终于思如泉涌,一口气写下了三段歌词。他把稿子交给沙蒙,沙导演反复看了十几分钟,一语不发,最后大声说了一句:“行,就它了!”
《我的祖国》的词作者乔羽
你知道吗?
歌曲开头第一句
“一条大河波浪宽”
背后其实有段这样的故事:
“
沙导拿着稿子,问乔羽,为什么不写成“万里长江波浪宽”,这不更有气势吗?
乔羽想了想说,对大多数人来说,“祖国”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,在这个词背后永远是记忆中家乡门前的那条河,一望无际的田野,辛勤劳作的亲人,而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,寄托着一方百姓的喜怒哀乐。如果开头用“万里长江”,那么就会失去很多很多的人,在长江边上住的人毕竟是少数啊。
沙导听后,连声说:“对,对,就‘一条大河’!就‘一条大河’!”
”
唱哭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
《我的祖国》这首歌从解放前唱到解放后,
足足影响了几代人。
激发几代热血男儿,
唱哭多少英雄儿女。
首唱者也是经过层层挑选,
起初,长春电影制片厂请了一批歌手来试唱,
都不太满意。
后来乔羽提出请郭兰英来唱,
郭兰英试唱后,
长影便选定她作为歌曲的演唱者。
这首歌最后的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棚进行的。郭兰英深情的演唱使在场的人听哭了。
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率先播放了这首歌曲,这时电影《上甘岭》还未公放。因此,《我的祖国》先于电影红遍全国。随着《上甘岭》的热映,《我的祖国》也成为全国人民脍炙人口的金曲,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。
2019年元宵晚会,90岁高龄的歌唱家郭兰英再次唱响《我的祖国》
在今年2月19日的元宵晚会上,90岁高龄的歌唱家郭兰英携手青年歌唱家张也、周旋,再次唱响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《我的祖国》。
舞台上,90岁的郭兰英依然精神矍铄,举手投足之间,彰显了老艺术家的风范与魅力。再一开口,全场掌声不止,仿佛穿越了时空。台下有白发老人、青少年观众都跟着合唱起来。
艺术创作上的秘诀
《我的祖国》
在抗美援朝历史背景下感动人心,
放到如今的和平年代,
仍然扣人心弦,经久不衰。
那么,
这其中艺术创作的秘诀是什么呢?
中国音协理事、湖北省音协副主席、
作曲家方石接受记者采访时
这样说道
“
《我的祖国》是领唱合唱作品。郭兰英当年首唱该曲,声情味堪称一绝,让人百听不厌。
方石认为,这首歌歌词的妙处在于,上甘岭战役可谓史上最残酷的战争,在残酷的战争中诞生出这样优美的歌曲,唱歌的人遍体鳞伤,但整首歌并没有写跟战争有关的任何东西,对比强烈。
《我的祖国》采用对比两段式写法。第一段是女声领唱,抒情、委婉;第二段是混声合唱,激情、坚毅。
在唱腔上,第一段领唱旋律富有五声性风格,音调上一般不出现“发”和“西”,这是中国式旋律的特点,因此让人感觉亲切朴实,是故乡的音调。“而正是因为第一段的柔美,才有了第二段的刚强。第二段以混声合唱抒发出集体意志,高昂的旋律、铿锵的节奏,配合上第一段就产生了刚柔相济、荡气回肠的感觉。”方石说。
”
最后,小编想问一句:
有没有一首歌,
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?
标签: 我的祖国